2020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變革得以預見,挑戰卻近在眼前。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間隔只有短短30年,即碳達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
建筑業作為我國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據統計,我國建筑全生命周期排放4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我國能源碳排放總量的51.2%。減少中國建設行業和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進一步細化碳減排行動,對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目標非常重要。
現代木結構作為的負碳型建筑形式,木材在固碳減排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這與“雙碳”政策的要求不謀而合。
1. 木結構擁有其他建筑形式無可比擬的固碳能力。
木結構建筑能將樹木吸收的碳固化
木結構建筑能夠儲存樹木中的碳。木材被加工用成為木結構能夠確保二氧化碳的被固定在木材里。一座普通的木結構建筑可以儲存28噸碳,相當于一輛家庭汽車連續行駛5年的碳排放,這是其他材料完全無法達到的固碳能力。
北京林業大學木結構建筑研究與檢測中心數據表明:建設同樣一棟大樓,與使用鋼筋混凝土相比,使用木結構可減少碳排放300多噸。
2. 低碳生產過程,助力建筑實現“雙碳”目標
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同時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而木材作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約能吸收1噸二氧化碳并釋放3/4噸氧氣。與之相對,每生產1噸鋼鐵會釋放二氧化碳1.6噸;生產1噸水泥則釋放二氧化碳0.8噸。由此可知,生產和使用木材及其制品可以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是響應“雙碳”政策有效方法之一。
3.智慧施工:用裝配式技術助力低碳減排
4.節能環保的木結構建筑
木結構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保溫能力強。和鋼混或水泥墻體的隔熱效果相比,木結構的墻體就像保溫瓶膽,而普通磚混或水泥墻體就像玻璃杯。木材是一種多孔性材料,導熱系數小,導熱能力低。
同時,裝配式木結構墻體利用夾層保溫和空氣屏障的原理,使建筑的節能保溫能力更佳。無論是冬季取暖,還是夏季制冷,木結構房屋的能源消耗僅為磚混住宅的1/5,大大節省了能源費用。
隨著倡導的雙碳政策逐漸深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云南等地陸續出臺雙碳補貼政策,各產業也均陸續開展對于雙碳目標的解讀與研究。未來,雙碳目標將成為企業競爭發展的重中之重。